今年伊始,“新基建”就一直围绕着中国的经济领域,尤其是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动力,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正在明显加快,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逆周期调节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,对于提振经济具有积极意义。根据测算,预计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3.3万亿元,到2025年将增至6.25万亿元,而其中特高压工程将成为“新基建”的领头羊。
特高压持续发展空间巨大
按照国家电网的“十三五”规划,我国将建成“五纵五横”特高压电网,截至目前,我国共有25条在运特高压线路、7条在建特高压线路以及7条待核准特高压线路。今年以来,国内特高压电网工程的审批正在明显加快,2020年内计划完成7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工作,计划开工线路3条,剩余4条线路将在2021-2022年陆续开工。据国家电网发布的《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》显示,南阳-荆门-长沙、南昌-长沙、武汉-荆门、驻马店-武汉、武汉-南昌5条特高压交流工程计划在3月后获得核准批复;白鹤滩-江苏、白鹤滩-浙江两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计划6月和12月获得核准批复;除此之外,国家电网还新增了哈密-重庆、陇东-山东、金上水电外送工程等3条特高压直流线路,要求在6月完成工程预可研。
不仅如此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的持续推进,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国际能源合作将会持续发展。据国家电网统计,国家电网已与周边国家建成10余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与俄罗斯、蒙古、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,计划到2030年建成9项以特高压技术为核心的跨国输电工程。目前来看,特高压电网工程在新能源消纳、缓解中东部用电紧张、减少大气污染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经济效应,加之未来全球能源领域互通互联的快速发展,特高压电网将具有持续性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。
特高压“钢需”持续增长
目前,特高压建设工程的开工复工正在加快,2月28日开工的陕北—湖北的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国家电网今年首个新开工的特高压工程,其总投资金额185亿元,预计可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,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;而且,截止到3月中旬,青海-河南、东吴扩建、张北-雄安、蒙西-晋中、驻马店-南阳、长治扩建特高压交流工程等共8项特高压工程全面复工,这将有力拉动电源、电工装备、用能设备、原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,从而加快特高压产业链上的钢材需求快速恢复。特高压项目工程建设所需钢材一般分为电力铁塔用钢和取向电工钢,电力铁塔用钢主要包括:角钢、钢板、扁钢、圆钢、钢管、槽钢等;型钢的材质一般为Q235、Q345、35、45号钢等,但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项目高标准的实施,Q390、Q420、Q460等高强度钢材也在逐渐被采用。
据国家电网预计,今年特高压工程明确投资规模已达1128亿元,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,整体规模近5000亿元;目前已有5条特高压线路进行了招标,站厅类设备预中标290亿元,拟核准建设的7条线路站厅类设备预计在342亿元。特高压工程招投标的快速推进,标志着国内特高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,而同时,全球能源领域互通互联也将为特高压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,这都将有效带动特高压产业链上的“钢需”的持续增长。